Skip to main content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目录 生平 思想 著作 相關參見 参考与注释 研究文献 外部連結 导航菜单維根斯坦哲學三喻LUDWIG WITTGENSTEIN: Philosopher(subscription required) —Time 100: Scientists and Thinkers issue"Ludwig Wittgenstein: Philosopher""The Bergen Electronic Edition of Wittgenstein's Nachlass"陈嘉映: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剑桥维特根斯坦档案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早期思想及其转变〉〈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最完美範例〉〈維特根斯坦的哲學觀〉〈周邊情況——一項維特根斯坦與奧斯汀比較研究〉〈談談維特根斯坦的「哲學語法」〉成为希特勒梦魇的那个男孩WorldCat Identities90065407000034580XX987268cb11929322k(data)DA0047314816953699328441186343130000 0001 2099 9171n7903205876f1379e-b20b-4d6d-8c6c-2b2fdc391bd72253700461264jn1999000922035615905206991w6ks6qg802719871550027029224609378

1889年出生1951年逝世20世纪哲学家形而上学学者心灵哲学家语言哲学家奧地利哲學家英國哲學家猶太哲學家英國邏輯學家數學哲學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校友柏林工業大學校友奧匈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人物英國不可知論者奧地利不可知論者猶太不可知論者奧地利天主教徒英國LGBT人物奧地利LGBT人物LGBT猶太人雙性戀者雙性戀作家在英國的奧地利人在美國的奧地利人歸化英國公民奧地利裔英國人英國猶太人奧地利猶太人維也納人罹患前列腺癌逝世者知识论者


奥地利英国哲学家语言哲学心靈哲学数学哲学剑桥大学逻辑哲学论奥匈帝国维也纳卡尔·维特根斯坦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犹太纳粹奥地利林茨阿道夫·希特勒物理学物理学家玻尔兹曼自杀工程师柏林机械工程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航空工程空气动力学螺旋桨数学基础伯特兰·罗素怀特海数学原理戈特洛布·弗雷格算术基础弗雷格逻辑学家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罗素第一次世界大战志愿兵哲学的语言学转向逻辑哲学论哲学问题格律克尔奥地利学校改革运动修道院建筑师维也纳小组石里克数学家布劳维尔G.E.摩尔前列腺癌安斯康姆拉斯·里斯语言哲学哲学研究卡尔·维特根斯坦勃拉姆斯马勒单簧管卡爾·克勞斯同性恋罗素保罗·维特根斯坦语言学派现代逻辑学怀特海数学原理G.E.摩尔伦理学原理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哲学研究&∨¬~→⊃≡|∀∃⊤⊥⊢⊨∴∵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

Wittgenstein.jpg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出生
1889年4月26日
 奥匈帝国维也纳
逝世
1951年4月29日(62岁)
 英國剑桥
机构
柏林工业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PhD)

时代
20世纪哲学家
地区
西方哲学
学派
分析哲学、语言哲学
主要领域

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学、语言哲学、数学哲学
著名思想

语言的图象论、“不可说”、“意义即使用”、语言游戏、家族相似、“私人语言”论证、生活形式




路德维希‧約瑟夫‧約翰‧维特根斯坦(德語: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又譯维特根施泰因[2]、維根斯坦;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是一名奧地利哲學家。他生于奥地利,后入英国籍。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在语言哲学、心靈哲学和数学哲学等方面。[3]1939年至1947年,任教於剑桥大学三一學院。[4]他在生前出版的著作不多,只有1921年的《逻辑哲学论》、一篇论文、一篇书评以及一本奧地利小學生的字典。[5]




目录





  • 1 生平

    • 1.1 逝世


    • 1.2 家庭



  • 2 思想


  • 3 著作


  • 4 相關參見


  • 5 参考与注释

    • 5.1 参考书目



  • 6 研究文献

    • 6.1 外文原著


    • 6.2 中文原著



  • 7 外部連結




生平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于1889年4月26日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是欧洲钢铁工业巨头,母亲莱奥波迪内(Leopoldine Kalmus),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外祖父之姑表妹,是银行家的女儿。路德维希在八个子女中排行最小,有着四分之三的犹太血统,于纳粹吞并奥地利后转入英国籍。维特根斯坦自幼跟随兄姊在家里接受教育,然而家庭教育的结果却无法使其达到正规高中的接纳标准。直到1903年在通过入学考试后前往林茨的一所以技术著称的中学学习,和阿道夫·希特勒是同学,不过尚未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这两位重要人物有过任何深入的交往。维特根斯坦在中学的成绩并不好,大都处于中下水平[6],在度过了三年的不愉快后,更带着大學考試的失利离開。


少年路德维希爱好机械与技术,十岁时就制出过一台简单实用的缝纫机。其最初的志向在于物理学,曾经渴望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兹曼,然而,玻尔兹曼于1906年自杀,使得维特根斯坦的希望毁于一旦。随后维特根斯坦又立志成为一名工程师。1906年,维特根斯坦前往柏林学习机械工程。1908年,进入英国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攻读航空工程空气动力学学位。期间,为了彻底搞清螺旋桨的原理,同时出于对数学基础的兴趣,维特根斯坦阅读了伯特兰·罗素与怀特海合写的《数学原理》以及戈特洛布·弗雷格的《算术基础》。在1911年夏天拜访了弗雷格后,维特根斯坦听从了这位逻辑学家的推荐,前往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问学于罗素门下,后成為英國哲學家罗素的学生兼好友,罗素称这场相识是他一生中“最令人兴奋的智慧探险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本可免服兵役的维特根斯坦作为志愿兵积极入伍,在战场上完成了标志所谓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的《逻辑哲学论》的初稿。《逻辑哲学论》后他认为所谓的哲学问题已被解决,于是怀着贵族式的热忱前往奥地利南部山区,投入格律克尔倡导的奥地利学校改革运动,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有着理想主义追求的维特根斯坦在这里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对学生也充满了热情,然而却被无法理解的家长们视为“疯狂的家伙”,他们拒绝了这个古怪家伙提出的收养其中一个或两个学生的要求。1926年,被证明总是与成年人格格不入的维特根斯坦离开了“粗俗愚蠢的南部农民”,结束了乡村教师的职位。




这所建筑物体现了维特根斯坦于《逻辑哲学论》中如出一辙的风格和追求


作小学教师“失败”之后,维特根斯坦先是在一个修道院里作过短时间的园丁助手,后来其姊玛格丽特由于担心他的精神状态而设法要求其协助设计并负责建造了自己的一处宅第。这个后来曾被用作保加利亚使馆的建筑物,使维特根斯坦获得了建筑师的身份。1927年,维特根斯坦结识了奉《逻辑哲学论》为圭臬的“维也纳小组”成员并应邀参与一些活动,与石里克、魏斯曼英语Friedrich Waismann等成员有过交往,然而维特根斯坦拒绝加入他们的圈子。


1928年春在听了数学家布劳维尔在维也纳有关“数学、科学和语言”的一次讲演后,维特根斯坦重新萌发了强烈的哲学探索的兴趣。1929年,维特根斯坦重返剑桥,以《逻辑哲学论》作为论文,通过了由罗素和G.E.摩尔主持评审的博士答辩后,留在三一学院教授哲学,并于1939年接替摩尔成为哲学教授。1947年,坚信“哲学教授”是“一份荒唐的工作”的维特根斯坦从剑桥辞职,以专心思考、写作。



逝世




来自世界各处的访客记挂着维特根斯坦,前来这个永远的“家”前拜谒


1951年4月29日,身患前列腺癌的维特根斯坦在好友比万(Edward Bevan)医生家中与世长辞。他在逝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告诉他们,我已经有过非常精彩的人生”。诺曼·马尔科姆英语Norman Malcolm形容这句话是“出奇的感人的话语(strangely moving utterance)”。[7]剑桥大学教师墓地英语Ascension Parish Burial Ground, Cambridge为维特根斯坦举行了一个天主教葬礼。[8]杜瑞后来说他一直困扰于是否这样安排葬礼是合适的。[9]去世后由弟子安斯康姆和拉斯·里斯出版了被认为是引导了语言哲学新的走向的《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被罗素称为“天才人物的最完美范例”:富有激情、深刻、炽热并且有统治力。[10]



家庭


维特根斯坦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素养,对人类生存本质有着深刻的感知。早年维特根斯坦家族有着浓厚的艺术文化氣氛,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是长期的艺术赞助人,勃拉姆斯、马勒等是这个被音乐充满的家庭里的常客。维特根斯坦家族成员中音乐天赋不算突出的路德维希其单簧管演奏也很有造诣,同样,被认为是有书面表达障碍的维特根斯坦的文笔却也十分精湛。另外维特根斯坦十分喜愛奧地利文藝評論家卡爾·克勞斯的著作。然而“不幸”却很早就与这位哲学家如影随形,孤独和抑郁充满了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据其传记作者威廉·巴特利英语William Warren Bartley考证,维特根斯坦家族的兄弟五人里,包括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本人共有三名是同性恋者,这其中的两个兄长汉斯和鲁道夫早年分别自杀,此后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虽然放缓了对子女们的严厉,青年路德维希却仍然常常有令罗素担心的自杀倾向,据称其本人参加一战就是为了“体面地自杀”。他的另一个兄长库特·维特根斯坦在战场上被俘前自杀,在战争里幸存但致残的最后一位兄长,保罗·维特根斯坦,是著名的单臂鋼琴家。



思想


维特根斯坦是分析哲学及其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思想的最初源泉主要来自弗雷格的现代逻辑学成果、罗素与怀特海写的《数学原理》和G.E.摩尔的《伦理学原理》。他的主要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分别代表了横贯其一生的哲学道路的两个互为对比的阶段。


维特根斯坦的前后期思想转变很大[11],他在《哲学研究》序言中说明前期著作犯了严重的错误。然而,他也说过要把前后期著作对比,以前期著作作为背景来理解后期哲学。维特根斯坦思想转变来源于他自己的长期的独立思考以及他的老师或朋友的帮助。


最新的资料表明,维特根斯坦在中学读书时与纳粹德国的缔造者阿道夫·希特勒同校,对希特勒种族主义思想是否发生过影响,值得人们进一步探讨。[12]


維根斯坦受到叔本華、尼采以及幾個世代之前日耳曼浪漫主義者的影響。理性試著要做卻做不到的,就是研究自己;理性無法超过为自己設下的限制,如無法描述自身的限制(「我並不身處於我的世界之中,我是我的世界的疆界」[13])。人們無法說明什麼事物存在於理性的限制之外,即是無法說出「無法說出的事物」。處於科學研究限制之外的則是價值的問題,以及關於價值、上帝與宗教的問題。《邏輯哲學論》(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指出一條明路:「凡是無法說出的,就應該保持沉默。」指出哲學的疆界與理性的限制之外存在著繁多經驗。


《邏輯哲學論》對哲學仍抱持正面的尊重,乃至於尊崇的態度,但之後維根斯坦的《哲學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卻认为过去的许多哲学问题都源自哲学家对语言的错误理解与使用,使哲学成为空洞的形而上学。哲學的当下任务在于,按照日常语言的规则讲话,在具体用途中考察语词的意义,来治療這種病症。哲學因此成了某種形式的療法。


羅素肯定並高度讚揚維特根斯坦早期邏輯哲學思想的结晶《邏輯哲學論》,並且坦言他後來的哲學深受自己學生維特根斯坦早期哲學的深刻影響。但羅素不接受甚至否定維特根斯坦的後期哲學《哲學研究》(包括“藍色筆記本”和“褐色筆記本”)的思想,從而由哲學思想上的根本分歧導致私人關係上的致命裂痕。對維特根斯坦自己而言,其後期哲學才是他哲學使命的真正歸宿,而不是《邏輯哲學論》。事實上《哲學研究》也是西方當代哲學中最難解析的思想,它以淺易語言的外表潛藏著深邃晦澀的創造性思想,既不是邏輯哲學和分析哲學以及由此延伸出來的科學哲學,又不屬於歐洲大陸居主導地位的現象學、存在主義哲學和結構主義(包括解構主義)哲學。《哲學研究》是維特根斯坦獨有的思想體系,既批判了邏輯哲學体系的具體形式性的侷限,也超越了歐洲當代形而上學哲学体系在延展性與周延性之間產生衝突的固疾。這正是維特根斯坦超越當代其他西方哲學家的卓越天賦所在。[14]



著作


  • 邏輯筆錄(Notes on Logic, 1913)

  • 邏輯哲學簡論(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1922)

  • 小學生字典(Wörterbuch fur Volksschulen, 1926)

  • 哲學文法(Philosophische Grammatik)

  • 哲學評論(Philosophische Bemerkungen)

  • 維根斯坦與維也納學圈(1929-1932記錄,Wittgenstein and Vienna Circle, 1967)

  • 維根斯坦的講課, 1930-1933

  • 藍皮書, 1933-1934

  • 褐皮書, 1934-1935

  • 哲學探討, 1936-1945

  • 數學基礎評論(Remarks on the Foundations of Mathematics, 1936-1945)

  • 美學,心理學及宗教信仰的講課及會話(Lectures and Conversations on Aesthetics, Psychology and Religious Belief ,1938)

  • 論確定性(On Certainty, 1969)

  • 顏色評論(Remarks on Color, 1978)


  • 逻辑哲学论(初作《名理论》),张申府译,陈启伟校

  • 哲学研究,陈嘉映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1

  • 论确实性,张金言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論色彩(Remarks on Colour),蔡政宏譯,桂冠圖書,2005

  • 文化与价值

  • 关于数学基础的评论

  • 维特根斯坦剑桥讲演集

  • 一种哲学的考察

  • 论数学的基础

  • 心理学哲学评论

  • 杂评

  • 纸条集

  • 关于伦理学的讲演以及其他

  • 心理学哲学最后著作

  • 戰時筆記(1914-1917)


相關參見


  • 语言哲学

  • 《逻辑哲学论》

  • 真值表

  • 伯特兰·罗素

  • 维也纳小组

  • 鴨兔錯覺


参考与注释




  1. 王偉雄. 維根斯坦哲學三喻. 立場新聞. 2015-10-23 [2019-02-24]. 


  2. 《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p.2981;《德語姓名譯名手冊》p.670。


  3. Dennett, Daniel. LUDWIG WITTGENSTEIN: Philosopher(subscription required) —Time 100: Scientists and Thinkers issue. Time Magazine Online. 29 March 1999 [29 November 2011]. 


  4. Dennett, Daniel. "Ludwig Wittgenstein: Philosopher", Time magazine, 29 March 1999.


  5. For his publications during his lifetime, see Monk, Ray. How to read Wittgenstein. W.W. Norton & Company. 2005, p. 5.
    • For the number of words published in his lifetime, see Stern, David. "The Bergen Electronic Edition of Wittgenstein's Nachlass",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Vol 18, issue 3, September 2010.



  6. 韩林合


  7. Malcolm, pp. 80–81.


  8. A Guide to Churchill College, Cambridge: text by Dr. Mark Goldie, pages 62 and 63 (2009)


  9. Monk, pp. 576–580.


  10. Russell: He was perhaps the most perfect example I have ever known of genius as traditionally conceived, passionate, profound, intense and dominating


  11. 陈嘉映: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


  12. 〔英〕金伯利·科尼什,战争的艺术


  13. 《逻辑哲学论》 5.632


  14.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李步楼译,陈维杭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参考书目



  • Malcolm, Norman. Ludwig Wittgenstein: A Memoi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 Monk, Ray. Ludwig Wittgenstein: The Duty of Genius. Free Press, 1990.


研究文献



外文原著



  • 马尔康姆:《回忆维特根斯坦》(Norman Malcolm, Ludwig Wittgenstein: A Memoir),李步楼、贺绍甲译,商务印书馆,1984

  • 范·皮尔森:《维特根斯坦哲学导论》(C.A.Van Pearson, Ludwig Wittgenstein: An Introduction to His philosophy),刘东、谢维和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 艾耶尔:《维特根斯坦》,陈永实、许毅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 威廉·巴特利:《维特根斯坦传》,杜丽燕译,东方出版中心,2000

  • 皮尔斯:《维特根斯坦》,王成兵等译,昆仑出版社,2000


  • 雷·蒙克:《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Ray Monk,Ludwig Wittgenstien: The Duty of Genius),王宇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中文原著


  • 《维特根斯坦哲学述评》,舒炜光著,三联书店,1982

  • 《寻找家园──多维视野中的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尚志英著,人民出版社1992

  • 《维特根斯坦哲学之路》,韩林合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台湾,1994

  • 《维特根斯坦:一种后哲学的文化》,江怡著,社科文献出版社,1996,1998,2002

  • 《维特根斯坦传》,江怡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 《维特根斯坦》,江怡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 《走出语言的迷宫: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概述》,王晓升著,社科文献出版社,1999

  • 《〈逻辑哲学论〉研究》,韩林合著,商务印书馆,2000

  • 《〈逻辑哲学论〉导读》,江怡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 “维特根斯坦”,《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下卷),徐友渔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 《“哥白尼式”的革命》,徐友渔著,上海三联书店,1994

  • 《维特根斯坦:走出语言囚笼》,张学广编著,根据Ray Monk著Ludwig Wittgenstein: The Duty of Genius,辽海出版社,1999

  • 《维特根施坦》,赵敦华著,香港,1987

  • 《维特根斯坦哲学──他的前期哲学的诠释,批判和探索》,刘福增著,台湾,1987

  • 《哲学分析的天才──维根斯坦》,陈荣波著,台湾,1982

  • 《维根斯坦》,陈荣波撰,波尔森原著,台湾,1982

  •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郭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李步楼译,陈维杭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外部連結






  • 剑桥维特根斯坦档案


  • 维特根斯坦,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 维特根斯坦,韋漢傑,香港人文哲學會

  • 陈嘉映:〈维特根斯坦早期思想及其转变〉

  • 陈嘉映:〈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

  • 陈嘉映:〈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最完美範例〉(2004)

  • 陈嘉映:〈維特根斯坦的哲學觀〉(2006)

  • 陈嘉映:〈周邊情況——一項維特根斯坦與奧斯汀比較研究〉(2012)

  • 陈嘉映:〈談談維特根斯坦的「哲學語法」〉(2011)


  • 成为希特勒梦魇的那个男孩,金伯利·科尼什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oldid=56146762”













导航菜单



























(RLQ=window.RLQ||[]).push(function()mw.config.set("wgPageParseReport":"limitreport":"cputime":"2.988","walltime":"3.462","ppvisitednodes":"value":15016,"limit":1000000,"ppgeneratednodes":"value":0,"limit":1500000,"postexpandincludesize":"value":1387694,"limit":2097152,"templateargumentsize":"value":364156,"limit":2097152,"expansiondepth":"value":18,"limit":40,"expensivefunctioncount":"value":227,"limit":500,"unstrip-depth":"value":0,"limit":20,"unstrip-size":"value":6646,"limit":5000000,"entityaccesscount":"value":1,"limit":400,"timingprofile":["100.00% 2088.700 1 -total"," 71.61% 1495.742 20 Template:Navbox"," 54.87% 1145.982 1 Template:Navboxes"," 40.78% 851.840 222 Template:Internal_link_helper"," 38.69% 808.156 205 Template:Le"," 16.65% 347.763 1 Template:哲学"," 15.20% 317.405 1 Template:Infobox_Philosopher"," 14.85% 310.154 1 Template:Infobox_person"," 12.99% 271.279 222 Template:Lan"," 9.53% 198.953 1 Template:Commonscat"],"scribunto":"limitreport-timeusage":"value":"1.086","limit":"10.000","limitreport-memusage":"value":20662289,"limit":52428800,"cachereport":"origin":"mw1264","timestamp":"20190922073729","ttl":2592000,"transientcontent":false););"@context":"https://schema.org","@type":"Article","name":"u8defu5fb7u7ef4u5e0cu00b7u7ef4u7279u6839u65afu5766","url":"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7%AF%E5%BE%B7%E7%BB%B4%E5%B8%8C%C2%B7%E7%BB%B4%E7%89%B9%E6%A0%B9%E6%96%AF%E5%9D%A6","sameAs":"http://www.wikidata.org/entity/Q9391","mainEntity":"http://www.wikidata.org/entity/Q9391","author":"@type":"Organization","name":"u7ef4u57fau5a92u4f53u9879u76eeu8d21u732eu8005","publisher":"@type":"Organization","name":"Wikimedia Foundation, Inc.","logo":"@type":"ImageObject","url":"https://www.wikimedia.org/static/images/wmf-hor-googpub.png","datePublished":"2003-10-12T13:43:59Z","dateModified":"2019-09-18T14:54:17Z","image":"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0/04/Wittgenstein.jpg","headline":"u82f1u7c4du5965u5730u5229u54f2u5b66u5bb6"(RLQ=window.RLQ||[]).push(function()mw.config.set("wgBackendResponseTime":182,"wgHostname":"mw1271"););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amil (spriik) Luke uk diar | Nawigatjuun

Align equal signs while including text over equalitiesAMS align: left aligned text/math plus multicolumn alignmentMultiple alignmentsAligning equations in multiple placesNumbering and aligning an equation with multiple columnsHow to align one equation with another multline equationUsing \ in environments inside the begintabularxNumber equations and preserving alignment of equal signsHow can I align equations to the left and to the right?Double equation alignment problem within align enviromentAligned within align: Why are they right-aligned?

Training a classifier when some of the features are unknownWhy does Gradient Boosting regression predict negative values when there are no negative y-values in my training set?How to improve an existing (trained) classifier?What is effect when I set up some self defined predisctor variables?Why Matlab neural network classification returns decimal values on prediction dataset?Fitting and transforming text data in training, testing, and validation setsHow to quant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lassifier (multi-class SVM) using the test data?How do I control for some patients providing multiple samples in my training data?Training and Test setTraining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image denoising in MatlabShouldn't an autoencoder with #(neurons in hidden layer) = #(neurons in input layer) be “perfect”?